依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的《關于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“乙類乙管”總體方案》的要求,2023年1月8日起,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“乙類乙管”。
這是我國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,自此,對新冠病毒感染者:
1.不再實行隔離措施;
2.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;
3.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;
4.實施分級分類收治并適時調整醫療保障政策;
5.檢測策略調整為“愿檢盡檢”;
6.不再對入境人員和貨物等采取檢疫傳染病管理措施。
但是,實施“乙類乙管”,絕不代表著“一放了之”,而是強調更加科學、精準、高效做好疫情防控,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。
2023年,伴隨著“乙類乙管”的實施,“停擺”多時的展覽業預計也將迎來集中式爆發,面對大量人員聚集的展覽、論壇等眾多活動的接踵而至,舉辦及參加展會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?
——舉辦展會——
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《重點人群、重點機構、重點場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“乙類乙管”防控指引》指出,重點場所指人員密集、空間密閉,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場所,包括場站碼頭、市場商超、展銷場所、會議中心、體育場館、文化場館、娛樂休閑場所、洗浴場所、宗教活動場所、餐飲場所、交通運輸工具等。
1.疫情流行期間,要提升員工自我防護意識,做好辦公室、食堂、衛生間等環境清潔消毒和通風換氣;實施錯峰限流,保持安全距離,減少人員聚集;場所內工作人員開展健康監測,出現發熱、干咳、乏力、咽痛等癥狀時,及時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,陽性人員原則上不帶病上崗,如需到崗,應做好個人防護,減少與他人接觸。
2.疫情嚴重時,短期內可采取以下減少人群聚集的措施:
(1)會議中心、體育場館、文化場館、市場商超、展銷場所取消或推遲非必要的大型活動。
(2)商場和超市、銀行、農貿(集貿)市場等營業場所停止促銷等人員聚集活動,商場、銀行等縮短營業時間。
(3)相對密閉的娛樂休閑場所、洗浴場所、宗教活動場所暫停營業或開放。
(4)場站碼頭、公園景區等較大空間和開放式公共場所,須加強客流引導,盡量分散不扎堆。
(5)餐飲場所應限制同餐人數,或取消堂食。
——參加展會——
而對于參加展會的人員而言,要繼續堅持近三年來養成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,始終做好個人防護。
1.科學佩戴口罩,勤洗手,注意咳嗽禮儀;
2.出行前,關注展會目的地疫情流行情況,做好出行計劃;
3.乘坐飛機、高鐵、火車、空調大巴等公共交通工具時,應佩戴口罩,隨時關注手部衛生;
4.參展參會時,聽從現場工作人員安排,有序進場、離場,避免過度聚集;
5.在會場時,在指定區域錯時就餐。
除了為即將到來的各大展會做好準備,對于個人而言,現階段仍需注意“陽康”后的相關事項。
從全國發熱門診就診量來看,目前,全國主要城市正在渡過或已經渡過感染高峰。伴隨著第一波感染高峰的結束,人們恢復了正常有序的生活,但是“陽康”后,切忌放松警惕,因為身體還處于關鍵的恢復期,免疫屏障仍在建立中,這時候更需要加強防護,尤其需要注意:
1.在人多密閉的公共場所,一定要正確佩戴口罩;
2.整體消毒,包括:穿過的衣物、被褥這些物品都要消毒清潔。家中還需進行空氣消毒,除了開窗通風以外,可以噴灑專用消毒液進行消殺;
3.加強營養,攝入足夠的蛋白質,保持清淡飲食,多吃蔬菜水果,保證體力的恢復,切忌大吃大喝;
4.沒有基礎疾病的康復者可在康復一周以后恢復鍛煉,但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,鍛煉過程中如果出現咳嗽、氣促、心悸等癥狀則需要立即停止運動,可以根據自身運動習慣選擇運動項目,不超過平時運動量的三分之一,逐漸增量即可;
5.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,要重點關注呼吸道癥狀,比如咳嗽、胸悶、氣促等癥狀是否加重;
6.有心臟疾病的人,在康復后,要注意休息,冬季注意保暖并戒煙限酒;
7.退燒以后,如果體力有明顯改善,就可以返崗工作。同時,生活、工作節奏要適當放緩一點,不要熬夜;
8.呼吸道癥狀由于恢復得慢一些,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度過最后一個寒冬,會展業的春天即將到來!預祝2023年會展行業重振活力,助力經濟騰飛,再樹“中國信心”!